您好,歡迎進入北京海暢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網站!
網站首頁 | 聯系我們 | 加入收藏
咨詢熱線: 15101668825
立此存照,過幾年再來,希望水更干凈清澈。——習近平
洱海位于位于云南大理郊區,北起洱源,長約42.58公里,東西最大寬度9.0公里,湖面面積256.5平方公里,為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 也是我國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之一。
洱海平均湖深10米,最大湖深達20米。本研究地點選取南部湖心平臺區,位于洱海南部湖心區域, 南起洱濱村, 北至才村和文筆村,南北兩端是水深10 m以上的深水區, 東西兩側是水深10~13 m的深水帶與沿岸帶相隔, 中間形成一片水深6 m左右的暗灘區域。
湖心平臺曾經是洱海沉水植物成片連續分布的最大區域, 在洱海沉水植被演替過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自1998年洱海發生大面積水華后, 湖心平臺區域沉水植被大幅退化,在2009年該區域已無沉水植物生存,成為受損最嚴重的區域之一。
實驗條件
實驗時間選擇苦草在洱海的生長旺盛期, 從6月7日到8月7日, 共9周(63d)。
實驗地點選擇在洱海南部湖心平臺水深最淺的區域,實驗區水深6.1~6.6 m, 透明度1.5~2.0 m, 湖底光照8.3~15.8 μmol/(m2·s)。
參照相關文獻,苦草的光補償點為9.4 μmol/(m2·s), 光飽和點200 μmol/(m2·s), 由此可知,實驗區湖底光照強度處于苦草光補償點的邊界范圍,苦草生長將主要面臨弱光脅迫的影響。(實驗地點水溫、營養鹽等均為苦草生長所需的正常水平)
苦草種植方式采用沉桶種植。在桶內裝填底質(淤泥或黏土)15 cm, 將苦草按照每桶30株的密度均勻植于桶內, 每個實驗處理分配20桶作為平行。種植桶沉入水底。
6m水深下,苦草死亡率約50%
試驗結果表明,在實驗期間, 苦草存活量顯著下降, 對照組(淤泥底質)從30株/桶下降到(10±2)株/桶, 實驗組(黏土底質)從30株/桶下降到(18±4)株/桶。
研究指出,試驗結束時苦草雖留有一定的存活數量, 但是苦草形態特征并沒有明顯的上升現象, 苦草根系并未發現大規模分株現象。 而且,這存活的50%的苦草,在形態特征和生理特征上均表現出對弱光的脅迫響應, 其單株生物量和株高下降, N含量和游離氨基酸含量上升, C含量和淀粉含量下降;苦草葉片(地上部分)受到的脅迫影響大于根莖(地下部分)。 因此,作者認為,洱海湖心平臺區環境并不適合直接進行沉水植物恢復工程, 應該優先考慮改善環境特征。 此外,研究還認為,黏土組(洱海岸邊常見泥土)苦草存活株數顯著性大于淤泥對照組(P<0.05), 說明相比于淤泥底質, 黏土更有利于苦草的存活。 研究指出,光照是限制苦草生長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可以采取降低水位和水體營養鹽濃度以增加透明度等提高水下光合有效輻射的措施, 或者尋找或馴化出對弱光環境適應性更強的沉水植物品種等。 此外,底質因素也是影響苦草恢復的重要因子。從淤泥對照組和黏土實驗組的對比來看, 苦草在黏土底質上表現出更小的脅迫反應和更高的存活數量,在洱海當前的水質環境下有希望結合局部的底質改善來實現在湖心平臺的沉水植物恢復。
存活的苦草,并未出現明顯分株現象
苦草恢復策略建議
來源于網絡
地址:北京市通州區 電話:15101668825 ICP備案:Copyright ? 2012-2021 北京海暢清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